新闻

Analyzer是GreatFire的第一个项目,在2011年上线后,它一如以往的为大家提供测试服务直至今日。现在,我们做了一个新的项目叫做"Blocky",欢迎大家试用这个全新的版本!如果您对此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发送邮件到support@greatfire.org
订阅 email
显示 博客 | Google+ | Twitter | 全部 的消息. 使用 RSS 订阅我们的博客。

星期五, 11月 22, 2013

谷歌在10天内就能结束互联网审查。

在2013年11月20日,谷歌CEO施密特在华盛顿表示

“我们在10年内结束政府主导的互联网审查。解决方案是加密所有内容。”

他还说道 :

他认为中国人民会使用政府无法控制的技术,比如支持同性者权利的运动

“你不能阻止一个好注意,” 施密特说道 “中国会因此而改变.”

如果我们严肃检查施密特说的话,我们必须观察谷歌事实上在全球审查最为严重的互联网国家-中国的所作所为。答案是令人失望的。在近几年来,谷歌唯一为中国做的只是推出了敏感词提醒功能--但即使这个功能也被移除了。更糟糕的是,谷歌对其他国家推出的防审查的技术,却唯独在中国不推出。在NSA风波之后,谷歌在美国默认启用了加密搜索。但在中国,上千个词语被屏蔽,谷歌却视而不见。

虽然谷歌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承认失败,但其他网站还能做出贡献。Github是知名代码分享网站,并且只支持加密访问,因此无意间突破了中国互联网管制。当用户用Github来传播翻墙软件以及用此建立禁止GFW研究人员入境的白宫情愿,GFW对此网站进行了封锁。但令人差异的是,Github在几天内就被解封了,并且到目前还可以正常访问。原因是Github对于中国程序员以及经济至关重要。这是依附的自由的第一个著名案例。

Github并不是一个以结束中国互联网审查为目标的网站。我们是这样的网站。在这个星期,我们成功的解封了路透社中国的网站,其网站在11月15日被封锁。我们还解封了中国数字时代的网站,其网站长年被中国封锁。我们也为自己的自由微博建立了镜像。在短时间内,上千来自中国的访问者访问了这些镜像。但我们只是资源有限的互联网激进者。如果有哪个公司能大规模启用这种科技,它就是谷歌。用下述的方法,谷歌在10天内就能结束中国审查,而不是10年:

星期日, 11月 17, 2013

哈,中国防火长城漏风了!

 

今天我们决定将和中国互联网审查的战役上升到新的层次。

在早先,11月15日,我们报道了路透社中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被屏蔽,我们网站的测试验证了此次屏蔽。

 

我们推测此次屏蔽是因为纽约时报在11月14日发表了摩根大通与温家宝女儿常丽丽(真名温如春)曾有商业往来。路透社中国对此进行了转载,大概因此被全站封锁。

为回应此次封锁,我们为路透社中国制作了在中国可以访问的镜像,链接见下:

https://s3.amazonaws.com/cn.reuters/index.html

此网站能在中国免翻墙访问。

注意:我们并未获得路透社中国的许可。如果路透社要求我们移除此镜像站点,我们会立即移除。

我们已经用这种方法为我们自己被墙的站点建立了镜像,自由微博的镜像如下:

https://s3.amazonaws.com/freeweibo/index.html

自由微博展示了被新浪和中国政府审查的内容。 自由微博的官方域名早被中国封锁,但我们仍然每日超15000访客,大部分是是中国翻墙的用户。

我们想让中国拥有信息自由。翻墙软件对用户有想到的技术要求。我们的镜像域名可以让GFW无法封锁自由微博,除非GFW愿意封锁大量正常网站,并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我们的镜像网站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我们并不使用自己的域名,而是使用亚马逊以及谷歌支持HTTPS加密的域名。这意味者GFW无法单独封锁我们的网站,而只能将将亚马逊和谷歌的域名“s3.amazonaws.com” 和 “commondatastorage.googleapis.com”一同封锁。

GFW可能真的会这样做,但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在中国的企业可能会因此遭受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在2013年1月,中国对Github进行了封锁,估计是因为有敏感内容。但封锁遭到了来自中国开发者非常激烈的抵抗。随后,中国政府只好解封了Github

星期二, 11月 12, 2013

Tom Skype is dead. Long live Microsoft surveillance.

There is a special version of Skype for China which monitors user conversations and reports flagged conversations automatically. We wrote an extensive blog post last year on this subject. Since Skype launched its “partnership” with TOM, it has been nearly impossible to download the original (international) version of Skype as skype.com and all related domains are redirected to skype.tom.com, the Chinese partner's website. Microsoft intentionally redirected Chinese users so that they would download a different program, one which looks almost the same as Skype but opens up a user’s communications to surveillance by the Chinese state.

Furthermore, the user experience on the TOM Skype web page is similar to the Skype web page which means that users will unknowingly download TOM Skype and therefore have their conversations and messages monitored and even automatically uploaded to servers in China.

We signed an open letter to Skype, where we asked Microsoft to publicly share what knowledge they have of the surveillance and censorship capabilities that users may be subject to in TOM Skype. Microsoft released its first transparency report after the letter but we believe the data request only included the official Skype client and does not include TOM Skype. After all, sensitive conversations on TOM Skype are automatically uploaded to servers in China and our guess is even Microsoft does not know how many users are affected in this way. Furthermore, in the transparency report, Microsoft did not mention TOM Skype nor the surveillance nature of the product.

星期二, 10月 15, 2013

OpenDoor 在中国App Store被下架

此文章原定于8月发布。我们现在发布此文来增加透明度,告诉读者我们在幕后到底做了什么以及为什么苹果对中国App Store的审查是不公正的。

我们是被荷兰在线引用的“希望保持匿名的中国网络专家”. 我们不想被正式引用因为在当时我们正在等待苹果对FreeWeibo应用的审核。

上个星期,苹果通过了FreeWeibo应用的审核(包括中国App Store)。你可以在这里https://itunes.apple.com/cn/app/freeweibo/id708973575?mt=8 下载应用。我们与荷兰在线联合开发了此应用。荷兰在线答应推迟关于OpenDoor文章的发布,为了不对应用的审核造成干扰。但上星期,他们决定发表了该文章。该文章在应用审核通过前就在荷兰在线网站上公开了。该新闻随后被各大媒体报道,包括BBC CNN

我们悲伤的告诉读者,在与苹果不透明的审查机制打交道时,我们必需保持秘密。我们现在公开发表此文,因为我们的应用已经在App Store上架。我们认为在发表此文后,苹果更难在App Store强制移除我们的应用。

OpenDoor 被苹果因“非法内容”被下架,但OpenDoor应用本身并不提供任何内容。虽然苹果对应用的审查饱受争议,但我们现在知道了其实苹果能用这种含糊其辞的 接口来移除任何他们或者中国政府不喜欢的内容。我们应用的内容完全来自新浪微博用户。如果苹果认为我们的应用“包含了在中国非法的内容”,那苹果会如何对 待其他各种新浪微博应用(包括官方的新浪微博应用)呢?

我们对OpenDoor被移除的进一步看法和此次苹果的审查和以往审查的不同。 荷兰在线文章的摘要:

苹果此前也删除过含有政治敏感性的应用,但一位希望保持匿名的中国网络专家告诉荷兰在线,在OpenDoor事件上,“苹果的审查达到了一个全新水平”。

在 OpenDoor被删除事件上,很难从技术上证明该应用含有“非法内容”。因为该应用不过是一个浏览器,本身并不含有任何内容。因此,当该软件被苹果商店 删除时,他表示十分愤怒。他认为这标志着,“苹果开始在毫无法律依据的情况下遵循命令,甚至不掩饰自己没有法理依据。”

他认为,苹果知道自己无法给OpenDoor肆意定“罪”,就悄悄地把应用删除。“好像中国国内的网络公司,因接到上级一通电话就把内容屏蔽一般。”

苹果究竟是否因得到中国法律指令、还是因其他原因,而删除OpenDoor,目前尚不清楚。苹果至今仍未回应本台记者的提问。

------

星期三, 10月 02, 2013

解密微博

***点击这里来解密任何被屏蔽的微博***

新浪微博用户肯定对以下信息非常熟悉。

抱歉,此微博不适宜对外公开。如需帮助,请联系客服 .”

不适宜对外公开” 是微博被屏蔽的委婉说法。 大量被屏蔽的微博涉及到时事的讨论。

微博用户常在时间线,搜索以及用户微博界面看到这个信息。被屏蔽微博的转发有时候不会被屏蔽。微博用户常常看到某个微博的转发评论但却看不到微博原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由微博推出了解密微博。现在如果微博用户见到这样的微博,他们可以点击微博左下角的时间来获取此微博的网址,比如http://www.weibo.com/2093591281/Ab4YMlFgS

 

然后复制此网址,并粘贴到解密微博中来阅读被屏蔽的原始微博.

解密过程在几秒内就能完成。

 

新浪微博用户已经习惯于“不宜公开”,并接受了这种频繁的审查。 很多用户甚至养成了对敏感信息”先存后转“的习惯来对抗这种审查,因为他们没有其他的方法来获取被屏蔽的信息。 解密微博的推出对于微博用户是里程碑的行为,微博用户能阅读完整的时间线。他们不需要再根据评论来猜到底是什么微博被屏蔽了。

最近对大V的打压可能让敏感内容变少。 但我们知道,一个微博就能造成很大的反响。现在微博用户有能力阅读任何被屏蔽的内容了。

星期一, 6月 10, 2013

Wikimedia Foundation says it doesn't hold Chinese readers in any less regard - we disagree

Matthew Roth, Spokesperson for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responds to our recent Wikipedia drops the ball on China - not too late to make amends article: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doesn’t hold any readers of our projects in any less regard than others. Our mission is to bring the knowledge contained in the Wikimedia projects to everyone on the planet. There is no strategic consideration around how we can make one or another language project more accessible or readable in one part of the world or another. We do not have control over how a national government operates its censorship system. We also do not work with any national censorship system to limit access to project knowledge in any way.

It is worth noting the Greatfire blog post makes some incorrect assumptions about Wikimedia culture - including incorrect titling of some Wikimedia Foundation staff (e.g. Sue Gardner is the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the non-profit that operates Wikipedia -- Wikipedia is written by tens of thousands of volunteers and has no director and no explicit hierarchy). There is also an incorrect assertion that Jimmy Wales has a direct role in working with our staff in making changes to core infrastructure. Of course Jimmy plays a role in the conversation as a member of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Board of Trustees, but he is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versation along with anyone else from the volunteer editor community.

星期一, 6月 03, 2013

中国互联网:现在是巨大的隐形牢笼

上周五我们关于新浪微博新的审查技术的文章吸引了大量的关注。文章中我们提出了这个难题:新浪为什么在那个时间开始测试新的审查技术?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些行动?

 

优势

新浪新的审查手段可以总结为:

  • 减轻用户对新浪的审查制度的批评

  • 在不暴露什么是被当局审查的敏感信息的情况下屏蔽相关信息

  • 用户可能不会去积极地寻找被屏蔽的消息——因为他们甚至不知道这些信息的存在

  • 创造一个微博(中国互联网)是开放、自由、受欢迎的,很少被审查且言论自由的假象

朱令

看起来中国当局终于从屏蔽“朱令铊中毒案”的消息中吸取了教训。关于这件案子的审查非常有趣,因为该事件是发生在1994年的。因为最近的“复旦大学投毒案”,朱令事件再次回到了公众视野。奇怪的是,当局开始在主流媒体上删除有关朱令案的新闻文章并屏蔽了微博和谷歌上的相关搜索结果。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比案件本身引起了更大的哗然。很多微博用户相信当局是为了保护那个来自有高官背景家庭的犯罪嫌疑人而掩盖了对问题的讨论。不然的话,当局为什么要审查一个20世纪90年代的谋杀案呢?

许多有影响力的微博用户发布了他们搜索“朱令”时返回的显示被审查的截图。这些用户公开质问他们到底违反了哪条法律、哪条法规或是哪条政策!粉丝数超过600万的微博“作业本”是发出这些质疑的用户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他在不断发布有关朱令的消息后被暂时禁言——尽管他的微博已经被经常删除。他发的很多消息包括了有审查提示的截图。

 

许多主要的媒体微博也发布了类似的截图,例如财经网,网易新闻客户端,IBTimes中文网,其中甚至还包括新浪自己的账号:新浪搜索。

这些截图传播开的同时,其他微博用户开始用“朱令”的同音字“朱玲”或拼音来搜索和发布关于此案的消息。而这两个关键字都上了“微博热搜榜”而且自动显示在了微博搜索的头条中。非常可能的是,管理新浪微博的审查人员故意只遵守审查命令的字面含义,故意不审查这些同音字。

通过屏蔽关键字“朱令”,当局可能也意识到了他们反而挑起了用户们的兴趣,那些用户抓住新浪审查不放。新浪不会冒着失去用户以及企业广告收入的风险而一次性封掉太多的知名微博。新浪官方可能判断这是一个较低水平的事件然后决定只遵循宣传部的指导意见而不主动审查新内容——即使他们已经很明白关于朱令的讨论已经转变为对审查的讨论。新浪在朱令案件上表现的不错。但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新浪在这之后有没有被政府批评。

维基百科在中国掉链子 -但仍然可以补救

发生了什么??

从2011年10月开始,维基百科开始为所有语言版本支持HTTPS连接。这意味着中国的网络防火墙(GFW)不能选择性地在维基中文屏蔽敏感内容。这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网民只要在http后面加一个“s”就可以自由访问在HTTP版本维基百科数百篇被屏蔽的文章。

在2013年5月31号,中国网络防火墙开始通过特定IP地址端口屏蔽封锁加密版维基百科。HTTPS连接通常是建立在443端口上的,而HTTP连接则建立在80端口上。中国网络防火墙只屏蔽了维基IP的443端口。

 

所有语言版本的加密版维基百科都被屏蔽。大家可以在我们的系统上查看我们对中文维基英文维基、和维基百科的测试数据。

屏蔽的后果

HTTPS版本的维基百科被屏蔽,而HTTP版本的并没有被屏蔽。这种做法迫使中国用户使用未加密的HTTP版维基百科。HTTP版本的维基百科被敏感次过滤——包括六四事件在内的数百篇文章都被屏蔽的。

为什么

中国网络防火墙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对维基百科启用HTTPS做出反应令我们很吃惊。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维基百科默认使用http版本,使得只有少数页面是用https版本的。

但究竟是为什么中国网络防火墙现在对维基百科做出反应?一个原因是“六四事件”的周年纪念临近了,而维基百科对这一事件有非常详尽的条目。然而,这不会是唯一的原因——维基在2012年6月加密版本没有被封锁。

另一个原因可能与我们做的东西有关。自由微博(freeweibo)已经成为中国网络防火墙的目标。我们的一个镜像域名上周被封锁,仅仅在镜像启用4天内。

巧合的是,我们从5月20号开始在我们的搜索页面上引用维基百科的文章。自那之后,“六四”几乎一致都是自由微博的最热门搜索。搜索“六四”,freeweibo将呈现一个维基百科文章摘要以及维基上的相关链接,这两者都直接调用https的维基百科。

不过,由于自由微博在中国是被屏蔽的,所以屏蔽https版维基百科不会影响已经使用翻墙工具的freeweibo用户。可能GFW认为推广加密版本的维基百科可能会传播开来。GFW决定在在加密版本被广泛使用前封锁它。Gmail就是默认启用了加密连接,并且被广泛使用,导致GFW在这之后不敢封锁。

为什么https如此重要?

在中国,https就是力量。如果一个服务因为太重要而不能完全封锁和屏蔽,而且服务是完全加密的,这是唯一让中国用户自动访问信息的方法。也就是说当局无法追踪用户在网上看了什么做了什么,而且他们不能有选择地屏蔽相关内容。https把权力从审查员手中夺回重新赋予普通用户。没有其他的方法能做到这样。审查员想必是恨死https了,而像维基百科这样的网站应该很爱它。

页面